世事通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

世事通明皆学问  人情练达即文章
——记区政协常委、南京启明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  陈启明

  陈启明一家三代与物流特别有缘:爷爷在上世纪30年代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船老板,主要在水阳江、胥河一带运送粮食物资,一家老小以船为生、吃住在船。父亲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从事个体运输经营的老把式,也是领他入行的启蒙人。陈启明从17岁起开始学车,开车有30多年,是响当当的老师傅,足迹跑遍全国大半个省市,如今,启明物流覆盖国内重要的一二线城市,成为周边区县水产品物流业的领军者。


踏足社会,挥洒一路汗水

  1985年,17岁的陈启明决定到社会上闯一闯。因家中兄妹多,劳动力少,重担多压在父亲身上,日子一年比一年艰难。眼看着生活难以为继,陈启明无心学业,他唯一的念头就是早点出来挣钱、减轻家中负担。
  那是一个夏日的上午,陈启明怀揣着母亲给他的一元钱独步于淳溪镇。他在县城街头转了一圈又一圈,做什么能挣钱谋生呢?在观察一番后,陈启明的视线被县城“新桥头”来往的拖拉机、三卡、特别是为数不多的四轮运输车吸引住了。陈启明想:父亲在运输经营上有路子,自己对开车也很感兴趣,子承父业,还是从开车学起吧。  
  回家一商量,父亲马上同意了。自此,在溧阳金坛到高淳的砂石路上,多了一位身量单薄、稚气未退的少年。有了父亲手把手的教导,不到三个月,陈启明就能独立开着四轮运输车上路了。
  开四轮车的日子自然是辛苦的。驾驶室里冬无暖气、夏有炙热。但在少年陈启明的眼中,开车却是个拉风的活,一路的风景在眼前风驰电掣,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畅快。
  两年下来,陈启明的手上磨出了老茧,皮肤日渐粗糙,但劳作也使得他的身板变得厚实起来,当初的稚嫩已渐渐退却。相比于同年龄人,陈启明过早地踏入了社会,也更早体会了生计的艰辛。
  开四轮车跑运输总是权宜之计,陈启明决不满足于此。1990年,陈启明向开货车的师傅学驾驶,他想开上更大的车。 1991年,陈启明拿到了当时很难考到的A照,有了开挂拖的资格。陈启明的好学、肯吃苦被邻居大哥看在眼里,1992年,邻居大哥介绍他到广东湛江开货车。在湛江开车的几年,陈启明走南闯北,接触了四方朋友,他的眼界和心思更大了。
  就这样,1987年至1995年间,陈启明开车走过了中国大半个省市。在他20多岁的青春岁月里,绵延不绝的马路、轰隆的马达声、风餐露宿,是常有的风景。那时的家中仍然清苦,拿工资帮还负债,对陈启明来说是常有的事。为了多挣钱,他接别人不愿接的活。有的活,一趟跑下来,要两个多月、来回数千公里、穿越好几个省。记忆中,从拖拉机到四轮车、再到最长的货卡,他已记不清开过了多少辆车,记不清处理过多少次意外情况,记不清多少个夜晚奔波于黑黑的马路上了。所幸,那时的他还年轻,有的是旺盛的精力。记忆中,有9个年头,他的春节是在外地度过的。
  在外打拼的十几年,锻炼了陈启明吃苦耐劳的意志,开阔了他的眼界,让他熟悉了物流市场,也培育了他豪爽仗义的处事风格。在社会这所大学,陈启明付出了很多,也学会了很多。这些,为他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、铺就了丰厚的人生积淀。


扎根市场,迎来千番锤炼

  1994年,经亲戚介绍,陈启明有了自己的家庭。成家后的陈启明思虑——不能长年在外跑运输了,必须安定下来。于是,一方面,他有意减少外出运货次数,一方面,他将眼光瞄准到家乡的运输市场上。1995年,他拿出多年的积蓄8万元,与人合伙购买了第一辆小货车,开始在高淳市场运输水产品。
  当时,高淳螃蟹养殖业正日渐红火。长年在市场上行走,陈启明比常人多了一份市场意识,他敏锐地捕捉到养螃蟹需要大量的螺蛳、小鱼,而高淳自产的螺蛳、小鱼数量明显不足。于是,经过一番考察,陈启明决定在洞庭湖、鄱阳湖设立收购码头,将购来的螺蛳、小鱼运回高淳,提供给蟹农。到了螃蟹上市的季节,他又负责运送螃蟹。这样“一来一往”,这一年,他掘得了发展的第一桶金。


  1996年,在对市场进行充分摸底后,陈启明注册成立了高淳水产品物流运输公司。对于物流公司来说,车辆的管理和安全运行是关键。尽管有着多年的驾驶经验,也了解车辆运行的情况,但公司运行之初,还是遇上了大大小小的挑战。有一次,一辆货车在运货途中出了车祸,一车螃蟹因时间耽搁死伤几尽。那时,公司才起步,十几万元的赔偿金是一笔大数目。陈启明没有强调客观原因,主动赔偿了对方的损失。
  有了这次教训后,陈启明更加注重在内部管理上下功夫,也摸索出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经验。他首先完善相关规章制度,对车辆运行中的突发情况明确了应对的措施,在装车标准、运送时间上也有了具体规定。为提高运送质量,还定制了运送螃蟹的专用保鲜箱。在车队管理上,主要抓好车队队长的主体责任,由车队队长定期召开安全会议,对车辆检修、卫生等进行督查。在公司,有两条特别的规定:不准驾驶员在出车日饮酒,不准驾驶员在岗空闲时聚众赌博,如发现,一律辞退。规定至今,无一人违反。
  目前,公司实行“宝塔式”的管理,从总经理、副总经理到部门经理、片管经理,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制,没有特殊情况,陈启明不越级管理。放权给下属,权力到人,责任也到人。


聚智聚力,开启新的征程

  外拓市场,内强管理,实践中的不断打磨,让启明物流做得风生水起。如今,启明水产品物流的业务已开拓到我省常州、金坛和安徽的无为县,占据了当地市场的半壁江山。
  在物流业站稳脚跟后,陈启明以主业为基,向旅游业和建筑业“两大副业”拓展。2013年,注册成立南京启明旅行社有限公司。这一旅游行业的新手,短短几年的时间,如今已成为本地行业的引领者。目前公司拥有专业旅游管理团队20人,是区旅游局重点推介的旅行社之一,获得了国内国际航空票务代理资质。同年成立的南京明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,业务进展也很顺利。目前该公司有工程技术管理人员50多人,专业的建筑团队为项目建设的成功提供了人才和技术的支撑。
  对于这两个副业的成功,陈启明的体会是:有业内朋友的指导、用专业的人管理专业的事。
  企业要做长做远,人才是关键。陈启明深知用人之道,他用薪水留人,用事业留人,更用感情留人。虽然已是三家企业的负责人,但他从不在员工面前摆谱,偶尔空闲时,还会和老员工们打点不玩钱的小牌。目前,公司的管理层经理、业务骨干多是跟着他十几年一道打拼的老员工。
  在员工福利上,他从不精打细算。他为公司副总配备了专车,年薪不少于十几万。对普通员工,按规定交足保险,在此基础上,一年三节(中秋、端午、春节)每个节都有1000元的福利。他搭建了员工食堂,购置了不锈钢灶具,并聘请专人烧菜,改善员工们的伙食。每年,普通员工享受4-5天的国内旅游,中层干部到国外旅游一周。
  人脉是物流公司运行的重要资源。每年年末,他会邀请五湖四海的同行来高淳相聚,年年如此,这是联系感情、稳固业务的重要一聚。
  对于“物流”,陈启明有着自己的心得:物流,就是要流动,而钱和物一样,也要流动才能活起来,舍小方能聚大。
  在高淳,论企业的大小,陈启明不是大老板,但如他一样的资产,论在慈善的投入,陈启明却是走在第一方位。
  这些年,他热心慈善事业,每年拿出30多万用于捐资助学、帮助贫困群体、书画慈善义买、支助高淳公益文化活动……
  谈到做慈善的初衷,陈启明说,这些年,有了大家的鼎力相助才有我今天的成就。我是苦过来的,今天有能力帮人一把,就帮一把。企业挣的钱,只要花在正道上,就无悔。
  对于未来的发展,陈启明的“小目标”是:以水产品物流业为支柱,向周边省市拓展水产品物流市场空间,壮大发展农副产品物流产业链,增设启明快递业务;提档升级相关旅游业务,旅游公司正力争申请成为高淳首个拥有国际航空的一级代理机构;建筑公司力争在三年内上升为二级资质企业。在此基础上,努力向“一业为主,多元经营”的规模化、集团化方向发展。
 
采访感言:
  陪我一同去采访的同事和陈启明是老乡,他说,启明的名字,可能是村上有学问的老先生帮取的,在古代,启明有很好的寓意,有开明通达之意。
  诚如长辈的满满厚望,陈启明始终有着自己的坚守和判断:他深知诚信立业之道,重视企业信誉,信守承诺;他也深知企业在做强之后的社会责任,明白施善助人是正道;他更深知流通之道,在于千金散出还复来。散出去的钱,聚拢来的人,而人缘、人脉、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石。
  世事通明皆学问,人情练达即文章。一项事业的成功,源于现实的千磨万击,一世为人的气场,源于自我的反省修正。
文章写至此,我不由想起冰心先生的警言:“成功的花儿,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。当初它的芽儿,曾浸透了奋斗的泪水,洒遍了牺牲的细雨。” (芮 萍)
 
附:启明企业简介  
  南京启明企业现有“南京市启明农副产品物流公司、南京启明旅行社有限公司、南京明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”三家公司,拥有专业管理团队与技术人员100多人,业务涉及物流(快递)、旅游、航空票务及建筑工程领域。

  南京市启明农副产品物流公司是江苏省最大、最全面的水产物流品牌公司,物流覆盖国内重要的一二线城市,年对外水产(螃蟹、河虾等)物流量占高淳对外输出总量的90%,先后获得南京市农村物流示范单位、江苏省优质诚信物流示范单位、江苏省质量诚信AAA级品牌企业等荣誉。